杠杆配资网

融资炒股的条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2025年中国经济亮点展望

发布日期:2025-01-13 15:26    点击次数:197

融资炒股的条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2025年中国经济亮点展望

  2025年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多向上向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有五大亮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总量上增长韧性强,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并有望走出价格收缩区间。二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将不断创造更多新经济增长点。三是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持续推进。四是消费和投资的内需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增长动能不断增强。五是房地产止跌回稳向好势头将更加牢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做好明年各项经济工作提供了路线指南,也将增强全社会信心和底气,全力以赴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一、增长韧性强积极因素显著增多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韧性强。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95万亿,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仍保持了5%左右的较高增长水平,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趋势上短期虽然有所波动,但指标波动幅度并不大,且在预期目标范围附近,也为2024年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除去增长指标平稳之外,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国际收支维持基本平衡,同样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很强的发展韧性和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积极因素不断累积,2025年有望走出价格收缩区间。在需求稳步增长的带动下,2024年我国通胀指标相比于2023年均有明显改善,截至10月份,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上涨0.3%,涨幅较2023年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下降2.1%,降幅较2023年收窄0.9个百分点。考虑到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特别是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一揽子增量政策加速出台落地,企业预期及市场信心都得到了有效提振,多项经济指标出现明显改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提出要结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凸显;下一阶段,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显效,经济运行中的向好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增多,2025年我国经济有望走出价格收缩区间。

  二、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当前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正加快形成,这将持续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孕育一大批经济新增长领域。2024年前10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及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均要高于同期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活力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强劲增长。截至10月份,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较2023年全年的2.7%明显加快,并显著高于同期全部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和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将带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将促进2025年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更进一步进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确定为明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并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预计将推动2025年我国整体创新效能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

  三、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持续推进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结构持续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其他国家的一般经验。这种结构变化一般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从生产端看,服务业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二是从需求侧看,内需尤其是消费贡献越来越高;三是从传统与新兴行业来看,科技与新兴行业占比持续提升。20世纪70~80年代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由于国外新兴经济体成本低廉,同时叠加西欧、日本等国家工业兴起以及多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美国制造业从70年代开始持续外流,国民经济的重心逐渐向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上升,80年代末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以往的工业制造业驱动转向由服务业主导。经济服务化趋势在日本、韩国也非常明显,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带动日本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韩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80年代后开始显著提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已经由此前的44%提高至60%以上。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正持续推进。从生产端来看,2015年以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50%,2023年更是上升至54.6%的历史新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还在持续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比为55.9%,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3个百分点。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看,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例,2016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渗透率持续提升,到2023年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上升至42.8%,相比于2014年的26.1%显著提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预计还将取得更为显著的进展。

  四、内需稳步扩大增长动能不断增强

  促消费政策激发消费增长潜力不断释放,推动2025年消费规模稳步扩张。截至2024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部门于7月底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并安排约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支持“两新”政策实施后,市场销售增速持续提升,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4.8%,连续两个月出现较大幅度回升;汽车、家电等相关品类商品销售也明显加快。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也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扩大服务消费。随着相关机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落细,2025年消费需求预计将持续释放。

  多重利好下“两重”“两新”明年预计继续发力,带动投资规模平稳增长。2024年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其中,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两重”建设的持续推进也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10月初“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表示,2025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明年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而在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后,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也将有更多的资源、时间和精力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持续落实,都将推动2025年投资规模平稳增长。

  五、房地产止跌回稳进入新发展阶段

  政策组合拳下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积极好转迹象。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对于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近两年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房地产相关的政策措施。今年“5·17”房地产新政后,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部分积极变化,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加速出台落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动能更是得到进一步增强。10月至11月,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大幅改善,房价也出现了初步回稳迹象,市场信心得到大幅提振。

  2025年房地产回稳向好势头将更加牢固,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调整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相关土地增值税和增值税政策,积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本轮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涵盖金融、税收、土地等多个方面,力度大、范围广,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随着各项政策效能的持续释放与市场预期的逐步改善,2025年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势头预计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止跌回稳之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预计也将在2025年加快构建推进,促进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Powered by 杠杆炒股平台_杠杆炒股网_杠杆配资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